悬疑的,文艺的,终归都是社会的(5 / 7)
骏: 其实两种结局都一样,凶手只要被大家知道就可以了。但是从更理性的角度分析,盛总应该是不会自杀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人的本性还是很自私的一个人,他不会选择走到这一步的。而且小说里的凶手家中很有背景,所以他才不会抛弃糟糠之妻,他是因为这个女人才发达的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,最终这个案件的结果有可能这个女人也不会怎么样,凶手有可能逍遥法外。
门: 好虐的故事,您写到哪里的时候哭得最厉害?
骏: 他们坐摩天轮的时候。因为坐摩天轮往上升到顶端,要往下降的时候,小麦和秋收都是十八岁,照着传统爱情故事讲,两人最终一定会排除万难在一起,很美好的结局,但我知道现实不是这样,现实是他们一定不在一起,摩天轮往下降,他们就会分开。我可以去改变,又不想去改变,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有他自己的命运和逻辑,不是作家随心所欲的玩偶。他们自己是独立的,有他们的生命,我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。所以当时特别无奈,特别有感触,同时想到郑秀文那首歌《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他们当时从摩天轮下来就分别了十年,这十年间再也没有见过面。
门: 所以故事最后没有交代盛太太的结局,而是秋收被判刑十年。秋收一直要为被杀害的母亲报仇,却发现凶手是他亲爹这样的情节,看起来很狗血,其实又很真实。
骏: 这有些古希腊悲剧的味道,而且就像上海那部电视剧,根据叶辛的小说改编的知青故事《孽债》,讲的也都是这种事情。所以《谋杀似水年华》可以视为《孽债》的延续,孩子长大了,现在会变成怎么样。
门: 在这个故事里,同一个亲爹“文革”时在乡下生的儿子秋收和在城里生的儿子盛赞,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。
骏: 命嘛,时代的命运可能会伤害到每一个人。
门: 刚才陈果老师聊过小麦对这两个男人的爱情,您怎么看?
骏: 这个让我想到五四时期很多关于家族题材的故事,什么两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……《京城81号1》的编剧文隽也说他写这个故事参照了巴金的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,三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。写的时候我没有这么想过,快写完的时候,我才突然决定让秋收跟凶手盛总有血缘关系,才想把线头在这里牵上。而小麦面临的选择,其实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吧,你是选择过去的美好时光,还是选择未来和当下很现实的这条道路,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。就像《谋杀似水年华》的结局一样,结局我写了好多遍,有不同版本,但最终我心里想到的版本,是他们不在一起,小麦没有再来找秋收,她有她自己的生活,因为对她来说,她所爱的秋收永远是十八岁时的那个秋收,是过去的那个人,而不是现在。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了,即便有一夜他们在一起,那也只不过是某种补偿心理,而不是真正的爱情,所以现实是很残酷的,鸿沟我们想逾越但难以逾越,人很难去抗拒这个世界和命运,因为似水年华一旦被谋杀,就再也不可能复活。
门: 而这个长大的孩子秋收,被复仇心吞噬成魔。
骏: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遭受了太多苦难,我花了很多笔墨去写他以前的经历,二十多岁时候的打工经历,在富士康打工啊之类的。
门: 还有哦,您为什么要设计小麦对慕容老师有朦胧情感、钱宁对小麦有同性爱这些情节?话剧版里钱宁在日记里表白时,全场观众惊呼……
骏: 女同的这个部分,在小说里只是个点缀,并不重要,只能说是对男女主角情感的某种补充。可能很多女生在青春期都有过这种感觉吧,跟男生和男生之间感情的性质也不太一样,在我后面的作品中,也出现过类似东西。
门: 我发现,跟您早期的《天机》这类小说不同,您对犯罪者的命运变宽容了。
骏: 首先,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天然有罪的人,所谓的罪,我认为一定是来自于社会、时代等各方面的,人没有天生的恶魔,我希望把这些问题从个人身上挪到我们的社会和时代上,这就是我对人物态度的转变,所有的悲剧、喜剧、梦想,都不是个体的,个体是渺小无力的。
门: 《谋杀似水年华》也是您首次将风格转向社会悬疑……
骏: 嗯,这是自然而然的转变,后来的《地狱变》《生死河》《偷窥一百二十天》都在强烈地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。
门: 现在我们来聊聊变化与尝试。前面讲到蔡骏的转变,您也一样,从影像风格、到类型、再到表达内容,您这些年一直在变化。我看到《香港制造》《去年烟花特别多》有很多晃动镜头,而《细路祥》镜头变得平稳了,杜可风摄影的《饺子》,画面竟然也很沉稳,并没有晃成王家卫效果呢……
果: 拍什么东西都会讨论该用什么手法拍,有时晃动是必须的,有时不是,这些手法都是随电影的需求走的。
门: 《香港有个荷里活》和《人民公厕》里,您都在挑战观众的感官容忍度,尤其《人民公厕》对屎尿、厕所的描绘,远超《猜火车》里拍苏格兰最脏的厕所。反讽、黑色幽默的成分也越来越大,尤其是《香港有个荷里活》。
果: 拍《人民公厕》就得拍出公厕的味道来。类型也是,不是拍了某个电影,人生就改变了。
门: 嗯,就像《饺子》,是您第一部恐怖片,但其实还是很文艺……
果: 我感觉用这种手法不错,也就延续了这种手法。
门: 我们依然能看到您对人性挣扎的刻画。后来的恐怖片合集《迷离夜》,我很喜欢您用老演员邵音音演的那一段,她的表演丰富、有戏。
果: 当她从鬼身上知道,鬼要对她儿子不利,出于母爱,她的心情非常着急,如果她不去阻止,儿子可能会死掉,出于这种心态,她的躁动感很正常。所以表演是在人物身上多想,没有特别的招数,演员跟着人物走,无论他是新演员还是老演员,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人物的需求。
门: 蔡骏老师有《幽灵客栈》《天机》《蝙蝠的回忆》《杀人狂的故事》等很多小说被改编成话剧,对话剧形式也有不同要求吧?比如《天机》会加上很多声光电……
骏: 对的,《蝙蝠的回忆》《杀人狂的故事》之前是中篇,内容短小,于是我们做成了环境剧场的小话剧,演员在你面前表演,在你身边讲话,观众不用对号入座,参与感很强。还有马上要上演的《荒村公寓》做成了海派京剧,全新尝试。再就是《天机》可能会由韩国方面改编成网络剧。
门: 我注意到《最漫长的那一夜》等书可以扫二维码来听有声版,做文化公司更是您尝试的大工程。
骏: 过去做悬疑杂志,当时是《悬疑志》,后来改成《谜小说》,最后变成《悬疑世界》,2013年改成电子版。感觉做杂志的同时,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图书,当时也就出版了一些书。未来也还有计划做一些特定定位的纸质刊物。
门: 您出第二部作品《诅咒》的时候,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过,却已不那么重视网络渠道了,转向出版社渠道了,对吧? ↑返回顶部↑
门: 好虐的故事,您写到哪里的时候哭得最厉害?
骏: 他们坐摩天轮的时候。因为坐摩天轮往上升到顶端,要往下降的时候,小麦和秋收都是十八岁,照着传统爱情故事讲,两人最终一定会排除万难在一起,很美好的结局,但我知道现实不是这样,现实是他们一定不在一起,摩天轮往下降,他们就会分开。我可以去改变,又不想去改变,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有他自己的命运和逻辑,不是作家随心所欲的玩偶。他们自己是独立的,有他们的生命,我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。所以当时特别无奈,特别有感触,同时想到郑秀文那首歌《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他们当时从摩天轮下来就分别了十年,这十年间再也没有见过面。
门: 所以故事最后没有交代盛太太的结局,而是秋收被判刑十年。秋收一直要为被杀害的母亲报仇,却发现凶手是他亲爹这样的情节,看起来很狗血,其实又很真实。
骏: 这有些古希腊悲剧的味道,而且就像上海那部电视剧,根据叶辛的小说改编的知青故事《孽债》,讲的也都是这种事情。所以《谋杀似水年华》可以视为《孽债》的延续,孩子长大了,现在会变成怎么样。
门: 在这个故事里,同一个亲爹“文革”时在乡下生的儿子秋收和在城里生的儿子盛赞,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。
骏: 命嘛,时代的命运可能会伤害到每一个人。
门: 刚才陈果老师聊过小麦对这两个男人的爱情,您怎么看?
骏: 这个让我想到五四时期很多关于家族题材的故事,什么两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……《京城81号1》的编剧文隽也说他写这个故事参照了巴金的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,三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。写的时候我没有这么想过,快写完的时候,我才突然决定让秋收跟凶手盛总有血缘关系,才想把线头在这里牵上。而小麦面临的选择,其实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吧,你是选择过去的美好时光,还是选择未来和当下很现实的这条道路,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。就像《谋杀似水年华》的结局一样,结局我写了好多遍,有不同版本,但最终我心里想到的版本,是他们不在一起,小麦没有再来找秋收,她有她自己的生活,因为对她来说,她所爱的秋收永远是十八岁时的那个秋收,是过去的那个人,而不是现在。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了,即便有一夜他们在一起,那也只不过是某种补偿心理,而不是真正的爱情,所以现实是很残酷的,鸿沟我们想逾越但难以逾越,人很难去抗拒这个世界和命运,因为似水年华一旦被谋杀,就再也不可能复活。
门: 而这个长大的孩子秋收,被复仇心吞噬成魔。
骏: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遭受了太多苦难,我花了很多笔墨去写他以前的经历,二十多岁时候的打工经历,在富士康打工啊之类的。
门: 还有哦,您为什么要设计小麦对慕容老师有朦胧情感、钱宁对小麦有同性爱这些情节?话剧版里钱宁在日记里表白时,全场观众惊呼……
骏: 女同的这个部分,在小说里只是个点缀,并不重要,只能说是对男女主角情感的某种补充。可能很多女生在青春期都有过这种感觉吧,跟男生和男生之间感情的性质也不太一样,在我后面的作品中,也出现过类似东西。
门: 我发现,跟您早期的《天机》这类小说不同,您对犯罪者的命运变宽容了。
骏: 首先,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天然有罪的人,所谓的罪,我认为一定是来自于社会、时代等各方面的,人没有天生的恶魔,我希望把这些问题从个人身上挪到我们的社会和时代上,这就是我对人物态度的转变,所有的悲剧、喜剧、梦想,都不是个体的,个体是渺小无力的。
门: 《谋杀似水年华》也是您首次将风格转向社会悬疑……
骏: 嗯,这是自然而然的转变,后来的《地狱变》《生死河》《偷窥一百二十天》都在强烈地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。
门: 现在我们来聊聊变化与尝试。前面讲到蔡骏的转变,您也一样,从影像风格、到类型、再到表达内容,您这些年一直在变化。我看到《香港制造》《去年烟花特别多》有很多晃动镜头,而《细路祥》镜头变得平稳了,杜可风摄影的《饺子》,画面竟然也很沉稳,并没有晃成王家卫效果呢……
果: 拍什么东西都会讨论该用什么手法拍,有时晃动是必须的,有时不是,这些手法都是随电影的需求走的。
门: 《香港有个荷里活》和《人民公厕》里,您都在挑战观众的感官容忍度,尤其《人民公厕》对屎尿、厕所的描绘,远超《猜火车》里拍苏格兰最脏的厕所。反讽、黑色幽默的成分也越来越大,尤其是《香港有个荷里活》。
果: 拍《人民公厕》就得拍出公厕的味道来。类型也是,不是拍了某个电影,人生就改变了。
门: 嗯,就像《饺子》,是您第一部恐怖片,但其实还是很文艺……
果: 我感觉用这种手法不错,也就延续了这种手法。
门: 我们依然能看到您对人性挣扎的刻画。后来的恐怖片合集《迷离夜》,我很喜欢您用老演员邵音音演的那一段,她的表演丰富、有戏。
果: 当她从鬼身上知道,鬼要对她儿子不利,出于母爱,她的心情非常着急,如果她不去阻止,儿子可能会死掉,出于这种心态,她的躁动感很正常。所以表演是在人物身上多想,没有特别的招数,演员跟着人物走,无论他是新演员还是老演员,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人物的需求。
门: 蔡骏老师有《幽灵客栈》《天机》《蝙蝠的回忆》《杀人狂的故事》等很多小说被改编成话剧,对话剧形式也有不同要求吧?比如《天机》会加上很多声光电……
骏: 对的,《蝙蝠的回忆》《杀人狂的故事》之前是中篇,内容短小,于是我们做成了环境剧场的小话剧,演员在你面前表演,在你身边讲话,观众不用对号入座,参与感很强。还有马上要上演的《荒村公寓》做成了海派京剧,全新尝试。再就是《天机》可能会由韩国方面改编成网络剧。
门: 我注意到《最漫长的那一夜》等书可以扫二维码来听有声版,做文化公司更是您尝试的大工程。
骏: 过去做悬疑杂志,当时是《悬疑志》,后来改成《谜小说》,最后变成《悬疑世界》,2013年改成电子版。感觉做杂志的同时,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图书,当时也就出版了一些书。未来也还有计划做一些特定定位的纸质刊物。
门: 您出第二部作品《诅咒》的时候,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过,却已不那么重视网络渠道了,转向出版社渠道了,对吧?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