蝙蝠的回忆(14 / 41)
正当我要提出疑问,他及时回答:“我知道你在想什么。我不喜欢被人拍照,从小到大都是这样,我只拍景物与别人,自拍都没有过,更别说合影了。”
“原因呢?”
“一个贫寒的农村男孩的自卑,不是你们这些城里人可以理解的。”
“我理解,对不起。”
看着他粗糙黝黑的皮肤,还有飘忽不定的眼神,心底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同情。
“但是,你不会相信的,叶燕也有镜头恐惧症。她不敢面对镜头,就连直视他人双眼的勇气都没有。因此,除了证件照,她每次拍照都只露出侧脸,或是退到离镜头很远的地方,不信你可以自己去查一下。”
听起来似乎有些扯淡,但回想叶燕在网上流传的照片——我能默记住每个细节,确实没有任何一张正面的生活照,只有大头照例外。
“其实,我想要问你的是——”
这是我真正来到此地的原因,在这场漫长而惊惧的谈话中,无数次想要抛到他的面前,却又被我犹疑地吞回了腹中。
“阿丸,请问吧,我会说出一切秘密的。”
“十九年前,发生在n市的夏天,另一桩骇人听闻的案件。”我能听到自己牙齿之间的战栗声,狠狠心,闭上眼睛,发出一个轻微的清齿龈有咝擦音,“s——u——i——”
“碎?”
“碎尸案。”
第五章
我想要尿尿。
膀胱压迫着小腹,令人难以忍受,如同一颗即将吹爆的气球。
可有哪个女孩子,胆敢在这样一个陌生男人的家里上厕所?谁知道他的马桶有多恶心,里面漂浮过怎样的物体,说不定是跟某种动物共用的吧!
窗外,没有一丝风的闷热夜晚,数只扑着翅膀的老鼠,构成奇怪的剪影,在那栋焦黑死亡的大楼背景中。
不敢相信,自己居然能坚持到此刻。始终跟他讨论一桩多年前的杀人案……并且,即将迎来另一桩更为毛骨悚然的案件,这才是我要回忆的往事。
“蝙蝠先生,既然你当年在n市读的大学,那么肯定听说过——十九年前的暑期,有个大一女生失踪了,她叫谢小微。几天后的清晨,环卫工人在鼓楼附近扫地,发现路边有个叮满苍蝇的塑料袋。打开一看全是肉,环卫工人以为捡了便宜带回家,准备煮一锅热汤开荤,没想到煮出一只死人的手指!”
“著名的碎尸案,九十年代n市第一大奇案。”听到这段可怕的故事,男人的表情毫无变化,“问这个干什么?”
“听我说下去!警方在鼓楼周边的街道角落,许多个居民区的垃圾箱中,都发现了藏有尸块的袋子。虽然惨遭斩首与分尸,仍能看出是个美少女,海藻般乌黑的长发,还有白皙纯洁的脸庞,几乎没有任何损坏的痕迹。”
“是,发生案件的那个夏天,我正好在n市的肯德基打工。每个人都在谈论分尸案,公安局将它立为头等大案,我们大学离鼓楼只有两条街,无数警察在校园出没,查询每一个能找到的学生与老师,直到开学以后——”
不,必须由我来说这个故事,我便抢先打断他:“警方很快查到了谢小微,经过家属与同学辨认,确定那颗头颅就是她。n市经历了一次地毯式搜索,尤其鼓楼附近的学校与居民区。谢小微出生在n市,妈妈生她时大出血死了。她读小学时父亲再婚,只能搬去跟外婆一起住。后来,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离世了,大家说她是一个克星,只有爸爸还活在世上,却因为新的家庭,跟女儿很少来往。谢小微的同学们说,她是个内向的女生,平日与世无争,在寝室也很少说话。她没有多少零花钱,穿着也极其朴素,完全是灰姑娘的形象。她的社会关系简单,没听她说起过有什么朋友。警方细致入微地调查了几个月,拘捕了几名屠夫与厨师,因为凶手分尸的手段相当专业,符合这些人的职业技能,却始终没有突破,最终在冬天来临时,撤销了专案组。凶手至今还没有抓到……”
“我可以说话了吗?”
男人老实地举起了手,我大口喘息了几下,仿佛被回忆淹死:“可……以……”
“那个被分尸的女生,跟我是同一所大学的,但在不同的学院,我读大三,她读大一。我第一次见到她,还是在她死后,模糊的证件照,警方贴在学校墙上征集线索的告示。”
“前几年,网上有人重提这桩案子。”我静静地看着桌子,相册却已不见,只剩一杯重新变凉的茶,“有个神秘网友说,谢小微在遇害前几个月,很可能迷恋上了死亡金属或哥特摇滚,因为在大学后门的小路上,有许多贩卖打口碟的小摊。”
“我知道,打口碟是国外库存cd,以废塑料或处理品的名义进口到中国,价格比较便宜,又都是正版音乐。我的同学们常去买,但我一个囊中羞涩的穷学生,只能看看罢了。”
这番回答让我强忍着心头狂跳:“没错,这个你当然比我熟,那条街上的打口碟,大多是摇滚乐与重金属,有许多看似普通人在那里淘碟,却是狂热的哥特音乐爱好者。网友推断谢小微就是在那里,第一次接触并喜欢上了死亡金属,并认识了一个奇怪的男人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“原因呢?”
“一个贫寒的农村男孩的自卑,不是你们这些城里人可以理解的。”
“我理解,对不起。”
看着他粗糙黝黑的皮肤,还有飘忽不定的眼神,心底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同情。
“但是,你不会相信的,叶燕也有镜头恐惧症。她不敢面对镜头,就连直视他人双眼的勇气都没有。因此,除了证件照,她每次拍照都只露出侧脸,或是退到离镜头很远的地方,不信你可以自己去查一下。”
听起来似乎有些扯淡,但回想叶燕在网上流传的照片——我能默记住每个细节,确实没有任何一张正面的生活照,只有大头照例外。
“其实,我想要问你的是——”
这是我真正来到此地的原因,在这场漫长而惊惧的谈话中,无数次想要抛到他的面前,却又被我犹疑地吞回了腹中。
“阿丸,请问吧,我会说出一切秘密的。”
“十九年前,发生在n市的夏天,另一桩骇人听闻的案件。”我能听到自己牙齿之间的战栗声,狠狠心,闭上眼睛,发出一个轻微的清齿龈有咝擦音,“s——u——i——”
“碎?”
“碎尸案。”
第五章
我想要尿尿。
膀胱压迫着小腹,令人难以忍受,如同一颗即将吹爆的气球。
可有哪个女孩子,胆敢在这样一个陌生男人的家里上厕所?谁知道他的马桶有多恶心,里面漂浮过怎样的物体,说不定是跟某种动物共用的吧!
窗外,没有一丝风的闷热夜晚,数只扑着翅膀的老鼠,构成奇怪的剪影,在那栋焦黑死亡的大楼背景中。
不敢相信,自己居然能坚持到此刻。始终跟他讨论一桩多年前的杀人案……并且,即将迎来另一桩更为毛骨悚然的案件,这才是我要回忆的往事。
“蝙蝠先生,既然你当年在n市读的大学,那么肯定听说过——十九年前的暑期,有个大一女生失踪了,她叫谢小微。几天后的清晨,环卫工人在鼓楼附近扫地,发现路边有个叮满苍蝇的塑料袋。打开一看全是肉,环卫工人以为捡了便宜带回家,准备煮一锅热汤开荤,没想到煮出一只死人的手指!”
“著名的碎尸案,九十年代n市第一大奇案。”听到这段可怕的故事,男人的表情毫无变化,“问这个干什么?”
“听我说下去!警方在鼓楼周边的街道角落,许多个居民区的垃圾箱中,都发现了藏有尸块的袋子。虽然惨遭斩首与分尸,仍能看出是个美少女,海藻般乌黑的长发,还有白皙纯洁的脸庞,几乎没有任何损坏的痕迹。”
“是,发生案件的那个夏天,我正好在n市的肯德基打工。每个人都在谈论分尸案,公安局将它立为头等大案,我们大学离鼓楼只有两条街,无数警察在校园出没,查询每一个能找到的学生与老师,直到开学以后——”
不,必须由我来说这个故事,我便抢先打断他:“警方很快查到了谢小微,经过家属与同学辨认,确定那颗头颅就是她。n市经历了一次地毯式搜索,尤其鼓楼附近的学校与居民区。谢小微出生在n市,妈妈生她时大出血死了。她读小学时父亲再婚,只能搬去跟外婆一起住。后来,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离世了,大家说她是一个克星,只有爸爸还活在世上,却因为新的家庭,跟女儿很少来往。谢小微的同学们说,她是个内向的女生,平日与世无争,在寝室也很少说话。她没有多少零花钱,穿着也极其朴素,完全是灰姑娘的形象。她的社会关系简单,没听她说起过有什么朋友。警方细致入微地调查了几个月,拘捕了几名屠夫与厨师,因为凶手分尸的手段相当专业,符合这些人的职业技能,却始终没有突破,最终在冬天来临时,撤销了专案组。凶手至今还没有抓到……”
“我可以说话了吗?”
男人老实地举起了手,我大口喘息了几下,仿佛被回忆淹死:“可……以……”
“那个被分尸的女生,跟我是同一所大学的,但在不同的学院,我读大三,她读大一。我第一次见到她,还是在她死后,模糊的证件照,警方贴在学校墙上征集线索的告示。”
“前几年,网上有人重提这桩案子。”我静静地看着桌子,相册却已不见,只剩一杯重新变凉的茶,“有个神秘网友说,谢小微在遇害前几个月,很可能迷恋上了死亡金属或哥特摇滚,因为在大学后门的小路上,有许多贩卖打口碟的小摊。”
“我知道,打口碟是国外库存cd,以废塑料或处理品的名义进口到中国,价格比较便宜,又都是正版音乐。我的同学们常去买,但我一个囊中羞涩的穷学生,只能看看罢了。”
这番回答让我强忍着心头狂跳:“没错,这个你当然比我熟,那条街上的打口碟,大多是摇滚乐与重金属,有许多看似普通人在那里淘碟,却是狂热的哥特音乐爱好者。网友推断谢小微就是在那里,第一次接触并喜欢上了死亡金属,并认识了一个奇怪的男人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