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(1 / 3)
屋内逐渐透进暗蓝的光,拂晓后,天亮了。
第50章
今日却不是个好天气。
秋风席卷, 天色乌沉沉的,几声闷雷。
闭着眼睛的赵慕萧,听这隐隐雷声, 眼睫忽然一颤。
*
轰——
这声雷终于落了下来, 天幕闪电如银丝裂纹。
长乾宫,首位的老皇帝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奏折, 又看了看一份又一份写有情报的竹简。
看罢后, 成元帝喜怒不形于色, 扫向大殿之中,朝臣皇子分列两侧,端王与盛王更是俯首垂拱, 面上皆是忧心国政之色。
成元帝端坐高堂,侧目看向殿外沉郁的天色, 意味不明道:“乱上加乱,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。诸位爱卿,不妨议一议,眼下该如何?”
丞相褚庭出列, 道:“陛下, 当下事有三。其一, 乌夏使节离奇死在了鸿胪寺,据京兆府、鸿胪寺与玄衣侯联合调查, 可知阿环苏之死实为那个易容成老仆的军师殷重手笔。此人手段高明, 乌夏蛮族果真中计, 不管他们使节是怎么死的,死因是何,乌夏已断定此乃齐国所为。依微臣拙见,齐国与乌夏素有仇怨, 由着殷重这么一挑唆,乌夏必又会骚扰我齐国边境。”
鸿胪寺卿田武亦道:“是,陛下,今晨乌夏使团气势汹汹地走了,临行前便放下了狠话,将此事归结于皇孙殿下,若不交出殿下,绝不会善罢甘休,陛下,只怕又要起兵戈啊!”
“起就起,朕现在还怕他们不成?”成元帝一动不动,松垮的脸上勾着讳莫如深的笑,“要朕将皇孙交出去,无异于服了软,岂不贻笑万世?朕还有何面目做这齐国皇帝啊?”
群臣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”
成元帝道:“乌夏上一战已经损失惨重,如今不足为惧。不过方打完一场仗,将士们还未休养好,此时不宜再进攻,以守为主。玄衣侯,此行便不必你出马了,你安心地操练东营骑兵,为彻底剿灭乌夏做准备。此事交由孟旭、严桐二位将军前去,定国公监军。”
点到名者,纷纷跪拜,“臣定镇守边关,不负陛下厚望!”
孟旭与盛王暗中交换了一个眼神。
端王微微变了脸色,严桐和定国公是中立派,但孟旭,那可是盛王的舅舅。且与严桐一样,是将了,若论攻城略地或许比不上褚松回,但严防死守,必不在话下。而孟旭一得势,便是盛王得势……父皇这是什么意思?
这一决定,不仅是端王震惊,殿中诸人皆在意料之外,暗暗揣度天子之心。
“丞相,你说的其一,其二呢?”成元帝年老了,却还是让朝臣看不明白。
褚庭道:“回陛下,其二,则是那下落不明的殷重。自事发后,平都城城门紧闭,一直搜寻此人,此人是全局关键,势必要捉到此人。”
成元帝颔首,“继续全城搜集,掘地三尺,也要找到此人。玄衣侯,你当时与那人交手了,朕命你与京兆府一同调查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褚松回拱手,垂眸略有迟疑。他并没有将殷重疑似是赵慕萧师傅一事告诉皇帝,如若说了,以成元帝的性情,只怕多心猜疑。
正在此时,端王站了出来,义正词严道:“齐国有难,父皇忧心朝政,殚精竭虑,儿臣不忍,愿尽微薄之力!请父皇准允,让儿臣一同捉拿此人,为父皇、为齐国扫除奸邪。”
盛王斜眼看他,不甘示弱:“父皇,儿臣也愿前往!”
这二位皇子是较上劲了,谁也不甘示弱。
成元帝把玩着手边玉环,笑了笑,“你们两个有此心,朕深感欣慰。好,既如此,你们一同捉拿,谁若先拿下,朕立他为储君。”
此言一出,二王且惊且喜,群臣心惊肉跳,“陛下……!”
老皇帝千秋将至,储君却迟迟未定,原来是想借此机会,看二位皇子的表现,择优取之。可这……是否草率了些呢? ↑返回顶部↑
第50章
今日却不是个好天气。
秋风席卷, 天色乌沉沉的,几声闷雷。
闭着眼睛的赵慕萧,听这隐隐雷声, 眼睫忽然一颤。
*
轰——
这声雷终于落了下来, 天幕闪电如银丝裂纹。
长乾宫,首位的老皇帝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奏折, 又看了看一份又一份写有情报的竹简。
看罢后, 成元帝喜怒不形于色, 扫向大殿之中,朝臣皇子分列两侧,端王与盛王更是俯首垂拱, 面上皆是忧心国政之色。
成元帝端坐高堂,侧目看向殿外沉郁的天色, 意味不明道:“乱上加乱,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。诸位爱卿,不妨议一议,眼下该如何?”
丞相褚庭出列, 道:“陛下, 当下事有三。其一, 乌夏使节离奇死在了鸿胪寺,据京兆府、鸿胪寺与玄衣侯联合调查, 可知阿环苏之死实为那个易容成老仆的军师殷重手笔。此人手段高明, 乌夏蛮族果真中计, 不管他们使节是怎么死的,死因是何,乌夏已断定此乃齐国所为。依微臣拙见,齐国与乌夏素有仇怨, 由着殷重这么一挑唆,乌夏必又会骚扰我齐国边境。”
鸿胪寺卿田武亦道:“是,陛下,今晨乌夏使团气势汹汹地走了,临行前便放下了狠话,将此事归结于皇孙殿下,若不交出殿下,绝不会善罢甘休,陛下,只怕又要起兵戈啊!”
“起就起,朕现在还怕他们不成?”成元帝一动不动,松垮的脸上勾着讳莫如深的笑,“要朕将皇孙交出去,无异于服了软,岂不贻笑万世?朕还有何面目做这齐国皇帝啊?”
群臣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”
成元帝道:“乌夏上一战已经损失惨重,如今不足为惧。不过方打完一场仗,将士们还未休养好,此时不宜再进攻,以守为主。玄衣侯,此行便不必你出马了,你安心地操练东营骑兵,为彻底剿灭乌夏做准备。此事交由孟旭、严桐二位将军前去,定国公监军。”
点到名者,纷纷跪拜,“臣定镇守边关,不负陛下厚望!”
孟旭与盛王暗中交换了一个眼神。
端王微微变了脸色,严桐和定国公是中立派,但孟旭,那可是盛王的舅舅。且与严桐一样,是将了,若论攻城略地或许比不上褚松回,但严防死守,必不在话下。而孟旭一得势,便是盛王得势……父皇这是什么意思?
这一决定,不仅是端王震惊,殿中诸人皆在意料之外,暗暗揣度天子之心。
“丞相,你说的其一,其二呢?”成元帝年老了,却还是让朝臣看不明白。
褚庭道:“回陛下,其二,则是那下落不明的殷重。自事发后,平都城城门紧闭,一直搜寻此人,此人是全局关键,势必要捉到此人。”
成元帝颔首,“继续全城搜集,掘地三尺,也要找到此人。玄衣侯,你当时与那人交手了,朕命你与京兆府一同调查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褚松回拱手,垂眸略有迟疑。他并没有将殷重疑似是赵慕萧师傅一事告诉皇帝,如若说了,以成元帝的性情,只怕多心猜疑。
正在此时,端王站了出来,义正词严道:“齐国有难,父皇忧心朝政,殚精竭虑,儿臣不忍,愿尽微薄之力!请父皇准允,让儿臣一同捉拿此人,为父皇、为齐国扫除奸邪。”
盛王斜眼看他,不甘示弱:“父皇,儿臣也愿前往!”
这二位皇子是较上劲了,谁也不甘示弱。
成元帝把玩着手边玉环,笑了笑,“你们两个有此心,朕深感欣慰。好,既如此,你们一同捉拿,谁若先拿下,朕立他为储君。”
此言一出,二王且惊且喜,群臣心惊肉跳,“陛下……!”
老皇帝千秋将至,储君却迟迟未定,原来是想借此机会,看二位皇子的表现,择优取之。可这……是否草率了些呢?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