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(2 / 3)
她把昨天编的草帽放到木架上去晒,接着套上村长夫人装进包裹里面的围裙,用随手折下的树枝挽起栗色长发,戴上同样是村长夫人准备的口罩和手套,准备进入仓房开始整理。
菜菜子拎着小篮子,担心地站在台阶上看她:“宫大人,我们能帮忙吗?”
宫知理摆手:“你们去摘芦苇杆。”
姐妹俩只好一步三回头地去往芦苇地。
宫知理先把仓房一楼的窗户打开通风,顺便让日光也照进来。
仓房里最多的那一堆是干草和劈的整齐的木柴,宫知理把它们全部堆叠到一面墙边,心里想着这里的冬天一定很冷,否则前前主人不会囤积这么多木柴,看来她每次上山后也要砍些干柴下来。
她刚把木柴和干草沿着整面墙堆好,清理出了一大片面积,获得了让囤积癖看了都会觉得舒服的柴火墙,外面就传来声音:“宫大人,您在吗?”
她走出仓房,门外的两人明显被她这大变样的装束震惊到,但在她走近后又马上低下头做自我介绍。
“我是伊藤武,家里世代都是木匠。”
“我是加藤修,以前家里做竹子编织,现在准备开书店卖卖书....”后者的语气里带有忐忑,“但是用竹子制作家具的手艺一点都没有忘记!”
宫知理听完,看着他们手里的测量工具,说:“那就要麻烦你们了。”
她带着两人从西侧门进入,站在玄关处说:“这里需要一条矮长凳,作换鞋凳用。”
客厅需要一张大木桌作为餐桌,还要八把竹椅,一楼卧室和二楼的房间都需要衣柜,她还订了书柜、床头柜、茶几、矮几、竹编高脚架、高脚台案.....能一口气提出这么多要求,自然是她这两天在家里转悠,脑袋里已经有了大概的布置,趁此机会全部都准备好吧!
两位手艺人记录完她所需要的家具种类和尺寸,嘴里念叨着“要忙起来了”“要抓紧时间”这些话,急匆匆向她告别。
宫知理又回到仓房,继续收拾。
等到她自己定下的手机闹钟响起来时,她一共从仓房里收拾出了十来种农具,有些生锈了,但仍然还能用,还收拾出好几大张竹匾,正好用来晒蘑菇。
闹钟响起,她去湖边喊两个孩子回家。
她先把竹匾洗干净,在木架上晾一会,去水井边用清凉的水帮她们洗脸洗手:“去屋子里休息,我们中午简单吃点东西。”
她说的简单吃点,就是用野蒜炒饭,加上早上就用小火炖着、现在变得温热的草菇汤。
现在越发觉得石灶太万能,这种提前炖、还能持续保温的功能真不错啊!
今天没空去山上寻找食物,湖边的野鸭蛋说不定还有,可也不能一口气都摸完。
下午钓鱼吧,不论是什么鱼,或者钓点虾也不错。
她吃完饭,把芦苇杆和多的蘑菇摊到已经晒干的竹匾上,放在木架上晒,转悠着去之前栽下的野葱,满意地发现它们没有枯萎,看样子已经缓过来了。
中午两个孩子睡的格外沉,宫知理戴上破草帽,和上午一样武装起来,进了仓房继续打扫。
仓房的二楼东西更杂乱,她甚至在里面发现了几面旧屏风,她暂时不打算把它们拿下来,只是简单地把灰尘擦掉。
仓房整理结束,她回家补充水分,接着拿起仓房里找到的小马扎,坐到湖边,开始垂钓。
树影摇动,湖面的风吹向岸边,这个时刻大概是这三天来她最惬意的时刻了。
她坐在马扎上有些想睡觉,于是在心里把摇椅也加入家具制作的列表。
就这么打发了一下午的时间,在黄昏时,货车满载着物资以及她想要的冰箱回了村。
村里闲着的村民们不论老小,都欢欢喜喜地帮忙拎着东西过来送货,那个大冰箱被货车运至码头边,村民们还在商量着怎么把冰箱从木栈桥上运过来,有的人还跑去划船,宫知理戴上帽子,放下鱼竿,走过栈桥对他们说:“接下来交给我吧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菜菜子拎着小篮子,担心地站在台阶上看她:“宫大人,我们能帮忙吗?”
宫知理摆手:“你们去摘芦苇杆。”
姐妹俩只好一步三回头地去往芦苇地。
宫知理先把仓房一楼的窗户打开通风,顺便让日光也照进来。
仓房里最多的那一堆是干草和劈的整齐的木柴,宫知理把它们全部堆叠到一面墙边,心里想着这里的冬天一定很冷,否则前前主人不会囤积这么多木柴,看来她每次上山后也要砍些干柴下来。
她刚把木柴和干草沿着整面墙堆好,清理出了一大片面积,获得了让囤积癖看了都会觉得舒服的柴火墙,外面就传来声音:“宫大人,您在吗?”
她走出仓房,门外的两人明显被她这大变样的装束震惊到,但在她走近后又马上低下头做自我介绍。
“我是伊藤武,家里世代都是木匠。”
“我是加藤修,以前家里做竹子编织,现在准备开书店卖卖书....”后者的语气里带有忐忑,“但是用竹子制作家具的手艺一点都没有忘记!”
宫知理听完,看着他们手里的测量工具,说:“那就要麻烦你们了。”
她带着两人从西侧门进入,站在玄关处说:“这里需要一条矮长凳,作换鞋凳用。”
客厅需要一张大木桌作为餐桌,还要八把竹椅,一楼卧室和二楼的房间都需要衣柜,她还订了书柜、床头柜、茶几、矮几、竹编高脚架、高脚台案.....能一口气提出这么多要求,自然是她这两天在家里转悠,脑袋里已经有了大概的布置,趁此机会全部都准备好吧!
两位手艺人记录完她所需要的家具种类和尺寸,嘴里念叨着“要忙起来了”“要抓紧时间”这些话,急匆匆向她告别。
宫知理又回到仓房,继续收拾。
等到她自己定下的手机闹钟响起来时,她一共从仓房里收拾出了十来种农具,有些生锈了,但仍然还能用,还收拾出好几大张竹匾,正好用来晒蘑菇。
闹钟响起,她去湖边喊两个孩子回家。
她先把竹匾洗干净,在木架上晾一会,去水井边用清凉的水帮她们洗脸洗手:“去屋子里休息,我们中午简单吃点东西。”
她说的简单吃点,就是用野蒜炒饭,加上早上就用小火炖着、现在变得温热的草菇汤。
现在越发觉得石灶太万能,这种提前炖、还能持续保温的功能真不错啊!
今天没空去山上寻找食物,湖边的野鸭蛋说不定还有,可也不能一口气都摸完。
下午钓鱼吧,不论是什么鱼,或者钓点虾也不错。
她吃完饭,把芦苇杆和多的蘑菇摊到已经晒干的竹匾上,放在木架上晒,转悠着去之前栽下的野葱,满意地发现它们没有枯萎,看样子已经缓过来了。
中午两个孩子睡的格外沉,宫知理戴上破草帽,和上午一样武装起来,进了仓房继续打扫。
仓房的二楼东西更杂乱,她甚至在里面发现了几面旧屏风,她暂时不打算把它们拿下来,只是简单地把灰尘擦掉。
仓房整理结束,她回家补充水分,接着拿起仓房里找到的小马扎,坐到湖边,开始垂钓。
树影摇动,湖面的风吹向岸边,这个时刻大概是这三天来她最惬意的时刻了。
她坐在马扎上有些想睡觉,于是在心里把摇椅也加入家具制作的列表。
就这么打发了一下午的时间,在黄昏时,货车满载着物资以及她想要的冰箱回了村。
村里闲着的村民们不论老小,都欢欢喜喜地帮忙拎着东西过来送货,那个大冰箱被货车运至码头边,村民们还在商量着怎么把冰箱从木栈桥上运过来,有的人还跑去划船,宫知理戴上帽子,放下鱼竿,走过栈桥对他们说:“接下来交给我吧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