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食谱 第68节(3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过程中,亲爹为了历练小佟掌柜的眼力劲,便让他在河滩上把收够的瓷片子用清水冲洗,让在按照年代产地逐一归类,了解行情的同时,又能增长阅历。
  想当年佟掌柜年纪小,对爹的这个安排也没什么意见,于是便和自家的两个伙计一起,将父亲收上来的瓷片就地收拾,然后分门别类,归为珍品,普品和垃圾……
  但洗着洗着,佟掌柜突然在泥水中看见了一些不同的东西。
  他在浑浊的水花和瓷器间……看见了许多米?
  佟掌柜放下刷子,拿起一些沾着泥土的瓷片,这才现自己没有看错。
  这一批收上来的瓷器上,确实是粘着许多的陈年糯米,而且虽然是沉米,却并没有坏,佟掌柜闻了闻,似乎还能吃。
  佟掌柜看着那些米,感觉挺郁闷。
  要知道在那个年代,米可是很精贵的东西,如此多的米散落在运河泥中,是很惊人的浪费。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,往往只有两种可能,一种情况是运河上游里有米船漏了,另一种则是……大窝子!
  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河头挖泥财的农民跌跌撞撞的冲佟家人跑了过来!
  第二十一章 :大窝子
  正在佟掌柜想着那个“可能”,神情诧异间,一个刨泥财的农民突然跌?21??撞撞的跑了过来,印证了他的想法。
  那农民赤着脚,于运河泥水中跑到佟掌柜父亲面前,指着运河河道远处一群渐渐聚拢的挖槽纤夫,对他道:“我说佟老板,您去看看吧!咱们这儿挖出‘大窝子’来啦!”
  大窝子,是能让每一个做古董生意的人,都心蹦乱跳的“术语”。
  一般来说,窝子是指出古董很多的地方或者人家,这个窝子的指代不一而足,除了人家,也可以是坟墓,村庄,田地甚至寺庙,而大窝子,则更是比窝子还高一级的,“出货”的地方。
  清末民国时,大窝子多代指帝王将相的坟墓或者满清遗老的王府。
  但佟掌柜清楚,在济宁运河地界,还真没有这样的存在,于运河中能称为“大窝子”,还伴随着糯米出头的,也只有一种东西……古代的沉船!
  原本不宽也不深的运河河道中,居然现了一条大沉船,这可是天赐的买卖,谁能不心动的!
  于是,这佟掌柜的爹立马喊上儿子,带着伙计,只留一个伙计看着地摊位,仨人儿一齐往人头攒动的运河河道上跑去。
  面对着潜在的金库,当年年轻的佟掌柜自然也是激动不已,他没想到头一次跟随老爹来运河“收泥财”,就有了这么大的现,心想定然能在一饱眼福之余,找到些非比寻常的好东西。
  于是,佟掌柜跟着父亲,踏着混满糯米的泥沙,一路拨开人群,来到那艘沉船面前。
  那……是一只槽船。
  槽船体型适中,倾斜着插在泥水之间,原本实木的船体有些碳化,似乎拿火烧过,船体沾满了淤泥,也看不出确切的龙头舷号来。
  整体看去,这船体的大部分都还在泥水淤积的河道以里,只漏出小小的半个船舱窗口,外加从里边紧锁的船头木门。
  有许多人正爬在上边,准备打开封堵过道的木门,而还有很多的人,从船体漏河的缝隙中,抠找被水泡过的陈年糯米。
  佟掌柜和他父亲不一样,是打小生活在鲁北地,运河边上的人,因此他认得船,而当他看清沉船的样式与腐朽程度后,当时心便凉了一些。
  综合判断,这艘船并不“老”,应该是清末民国的产物,米还在船舱里,只可能这是新船新封,沉的时间不“长”。
  至于为什么这船会遗落在这本不应出事的缓浅河段,据那些村民说,很可能是几十年前遇见了大风大雨,随后失火,后来又赶上花园口决堤,黄河改道淤积,便没能及时拖出来的缘故。
  佟掌柜之所以感到失落,并不是因为这艘船没年代,而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工作船比较低端,里边往往没啥像样的东西,就算是有,恐怕也仅仅是船工门常用的一些生活瓷器,充其量民窑古董而已,上不了台面。
  这沉船,对于靠运河吃饭的平头百姓可能算“大窝子”,但在佟家这种比较大户的古董商看来,也就是个鸡肋,食之无味的那种。
  失落之余,小佟掌柜又转念一想,既然来都来了,不看一眼也不甘心,况且许多年前,人们古董观念差,从平头百姓中捡漏的可能性,也还是有点的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